学生情况:王某,17级学生,学习成绩中下。
从进入德泓以后,心理学专家黄杰教授就发现该同学有严重的叛逆心理,具体表现在不能和同学处理好关系,人际关系差,不受人待见;喜欢讽刺挖苦别人,无论是对方说的对与不对,她总是不假思索的加以反驳,即便有时候她自己都觉得反驳的没有丝毫理由,也毫不退让,就像是真理永远在她这一边。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喜欢主观臆断,对一切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总会投以鄙夷的眼色。这些行为不但表现在心理上,该同学甚至时常表现在行为和语言上,所以没经过多久,大家普遍反映不愿与她交流,而她自己对此却也视而不见,孤傲的自尊心明明已经受伤而且正在流血。
后来,从她的同学那也了解到,该同学初中就是这样一种表现,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相当难交流。
她是家里的长女,家里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很有可能父母在关心年幼的弟弟问题上过多,也许在大人看来理所应当,可是她也正处于需要关怀的年龄,可能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成为她形成目前心理状态的原因之一。在家里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爱,继而内心如果没有强大的抵制力又如何抵挡外界的挫折,所以,她走了极端,用坚硬的外壳武装自己。
在她自己找到一套她自认为合情合理的保护机制以后,她就视之为法宝,用在每一个地方。在日常学习期间,她总是不能按照班级公约来处理自己的课业。比如,经常在自习时间大声喧哗,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抄袭作业,不按时参加班级活动,不喜欢体育锻炼,无故缺勤,喜欢跟老师顶嘴等,她的一系列行为让心理老师开始感到非常无奈,也很焦灼。
分析诊断:青春期叛逆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很多人都能够把它限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而且只要引导得当,一般不至于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而且随着这个时期的过渡,人也会很快成熟起来。可是青春期叛逆在她这里,却被放大了,大得与她接触的人就会有一种认为,那就是这个女孩走了极端——反正无论什么事情,无论谁对谁错,她从来不会错;无论来自谁的批评指正,她总是不假思索就给顶回去。
青春期之所以形成叛逆,是由于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形成自己内心世界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这一体系的形成与他们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交环境以及学习环境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他们所形成的社会、个人价值观体系是不是能与外界社会相适应,这就不一定了。如果说不相适应,那么这个人必定在社会生活中频遇挫折,四处碰壁。
可能这位同学就有这样的类似情形,在遭遇各种挫折又得不到足够的关爱、无处诉苦无处发泄的情况下,那么她只能选择无条件的抵制来自外界的挫折和刺激。不管是别人恶意的白眼还是善意的关心,她都予以抵制,把自己封闭起来。绝对的安全来自绝对的坚实,而坚实的外壳让她自己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自我。把自己包裹在铜墙铁壁之中,然而内心却无比孤独。
对于一个心理老师,某一个孩子可能不是你的“归人”,但绝对不能成为过客,要不这辈子谁来成为你的崇高职业的归人呢?心理老师的归人应该是一个虚拟的学生形象——他有各种优缺点,有各种特长癖好,然而在心理老师这,他的优点得到了扩大、特长得到了发展,人格得到了培养、灵魂得到了升华。由于心理老师的存在,他获得了成长。
我认为,给予这个学生的最好心理教育也是她最需要的心理教育,就是给予她她所能感受到的关爱。在国庆节心理老师送给她自己制作完成的贺卡里有一张这样写着:你很倔强、个性很强,对事情总有很独到的见解,做事不拘泥于形式,你的追求是不走寻常路,这都是你的优点,但是这些优点有些时候也导致你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稍微少了一点柔和,希望你不断努力,虚心学习,期待你的更大进步。
虽然是一份小小的礼物,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可是我分明的看到了她的改变。上课没那么爱做小动作了,跟同学相处也知道退让了。于是心理老师趁热打铁,经常找她交流,问问学习和生活情况等,慢慢的我发现,她的行为举止都不知不觉中的改进了,给了我莫大的惊喜。
总结:青春期叛逆在任何人身上都有体现,每个人也都会经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不同,所导致形成的各种叛逆症状也有所不同,不过只要意识到这一时期对于形成人一生的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性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叛逆的症状不但不至于形成坏的影响,反而是人一辈子的珍贵记忆和走向成熟的标志。